查看原文
其他

深双@上海 II:城中村的诗与解药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深港双城双年展 Author UABB

    

   


深双 @ 上海 II

 UABB @ SHANGHAI II 

     

  远眺:UABB与城中村

Overlooking:

     UABB and Urban Village       


2017年9月23日·上海 下午两点,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第二场上海推广会“远眺:UABB与城中村”于半层书店举行。不同的城市形态会形成迥异多样的城市肌理,不同的空间结构也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空间结构不再适应当下的生活,导致一系列问题的涌现。本次推广会立足深圳,远眺不同机制以及社会结构下的城市空间,分享多维度下的城中村改造案例,共同探讨不同尺度和方式的城市策略。2017深双总策展人之一刘晓都、深双主要发起人及推动者之一张宇星、2017深双参展人张斌、李驰、庄慎,以及资深媒体人戴春和钟刚等参与本次活动,和上海的观众们一起将目光投向深圳和城中村。


 
 
  ▲ 活动现场
  ▲ 主持人韩晶介绍参加本次推广会的嘉宾


活动开始由主持人韩晶博士向观众介绍本次推广会的三个关键词:UABB、城中村与远眺。“UABB”是深港建筑城市双年展的简称,这是全球唯一一个固定以城市问题为主题的双年展,自2005年在深圳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其先锋的探索与讨论已在国内外形成广泛关注与影响。


“城中村”作为第二个关键词,同时也是本届深双的主展场。城中村是深圳经济特区快速城市化的一个特有产物,也是深圳外来移民的重要落脚点。深双一直以游牧的姿态进行城市策展,每一届都在变化,2017年深双的主题为“城市共生”,将主展场置放于南头古城城中村内,无疑是一个令人钦佩的举动。

 

第三个关键词是“远眺”,所谓的远眺是指我们的讨论不仅局限于深圳的城中村,同时可以将目光放到全球范围内不同城市相似的空间形态内,如上海的里弄、工人新村等,这些空间都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史,都是城市更新中未来命运的一环。


  ▲ 刘晓都为上海观众介绍本届深双主题“城市共生”


第一位演讲嘉宾刘晓都作为本次深双总策展人之一,以策展人的角度向观众展示了深双作为城市\建筑展览的成长历史与运作机制,并具体阐释了“城市共生”这一展览主题。城市逐渐形成的“标准配置”下,呼唤一种共生的城市模式,承认不同的价值观与文化背景,实际上是对主流文化中心主义的反叛。以南头古城作为本次深双的主展场,就是希望利用“城市共生”的模式形成一种中外共生,古今共融的景象。这种景象强调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反对单一纯粹呼吁差异与杂糅。

 

刘晓都本次的演讲主题为“南方城村:抵抗与共生”,以自然界和谐生存的法则为例,引申到人类发展过程中,城市随着人聚居的出现及成长。深圳的城中村就是从“田中村”演变出来,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也让城市不断扩张。城中村拥有丰富和具有活力的街道,在城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呼吁城市的杂糅与共生,其意义在于既有高楼大厦这种城市高速发展的代表景象,也能给老房子一个存在的理由。城市如果能给每个阶层的人一种期望和上升空间,这样的城市才是好的城市。

 

选择南头古城这一城中村做为本届深双的主展场,是希望能够跟城中村的改造更新产生互动。南头古城历史上曾是深圳地区的行政中心,是在城市发展中变成了“村”,然后再以“城”的形态进入大家的视野。深双将以展览的姿态介入城中村内,对村内的建筑进行改造加建等,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启动并将之变成一个热点,让更多人去关注这一城市议题。除此之外,刘晓都还向观众介绍了本次展览的三大板块:世界南方、都市村庄、艺术造城。每一个板块都将以城中村作为研究主题进行策展。


  ▲ 张宇星:诗+城中村


作为深双的主要发起人、组织者和推动者,张宇星博士从2005年起见证了深双的发展与成长。在推介会中,他以“诗+城中村”的主题,用诗意的角度分享了深圳城中村的日与夜。标题中间“+”被特意标注为红十字会的红色,张宇星博士将城中村理解为城市的医生,以诗歌作为一剂城市解药。

 

张宇星博士年轻时也曾在城中村内落脚,对在其中的生存状态有着颇多感慨,从而也引发了他对城中村的诗歌与文学创作。利用文学的想象去发现城中村,理解城中村,城中村内的光影与人文同样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这里不仅是城市外来移民的落脚点,也是他们一个做梦的地方,张宇星博士认为,城中村内丰富多元的景观与想象,本来就是一首真正的现代诗。拆除与建造都是历史的发展规律,但我们希望能保留其中的一部分,让其成为这个时代的真实倒影。

 

“明天是什么样的呢?明天我会禁止城市春满花开。”规划师在城市里不允许春暖花开,大家严格地按照规矩建造城市,但每个人仍能选择面对心中的大海。所有的城市最后都一样,世界本一体。


  ▲ 李驰:力量的平衡——杭州最后城中村的启示


来自中国美术学员的李驰老师,也是本次深双的参展人之一。“城中村”不仅是他的参展主题,也是他与学生正在进行的课题之一。他将演讲主题定为《力量的平衡——杭州最后城中村的启示》,选择以“观察者”的姿态开展研究。这种观察,是具有双重性的,大家既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与深圳不同的是,身处杭州的李驰几乎发现不了“城中村”的存在。杭州被称为“完美之城”,城中村数量在近几年内锐减。“幸存”的一个城中村叫四季青,这曾经是杭州最大的服装交易市场,其三角形的地理形态十分独特。

 

在不断的研究和探讨过程中,李驰认为,城中村不仅是诗,还是药。在面对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高密度带来的空间减少,过快发展带来的产业失衡,这些问题都能在城中村内找到答案。城中村拥有自主协调、自治共生的特点,同时拥有高密度空间下的生存法则,这些都是未来城市发展面对问题时的一剂解药。

 

在李驰的课题里,他提出了“4 × 1/4”的城中村构想,提出平行产生的四种可能方式,分别对应了城中村内的文化价值,空间高密度价值,经济的自给自足价值,及政治上的影响价值

 

在他的四个构想里,每一种都以“平衡”为立足点。在政治上,以具有功能性的围墙式的结构将城中村“藏”起来,以维系城市更新界面与姿态;在空间上,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将城中村底层最不适宜人居住的空间改造为淘宝货仓,同时适应周边的业态环境;在社区文化上,仍然以居住服务为首要目的,将屋顶空间连接成桥,解决城中村的交通问题;在经济问题上,提出屋顶农业的构想,满足自给自足的生存方式。突破以唯一地方样本作为解决方案的模式,李驰老师提出这四种并置的可能性,并希望将每个可能性发挥到极致。


  ▲ 张斌:城中村是深圳人的乡愁


接下来,2017深双参展人张斌、庄慎、以及媒体代表戴春、钟刚等加入讨论环节。

 

致正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张斌认为,城中村对于深圳人是一种乡愁。他设想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把居住在其中没有财产权的人看作为平等的进入者,构成类似共同体合作社的模式,以非盈利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在对上海工人新村中共有空间现象的研究里,张斌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遍布各大城市的高层低密度封闭型中产小区,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空间模式。随着空间成本的急剧上升,这些中产社区也将在一代人之后快速破产。虽然成因不同,这些中产小区也必然会迎来如我们今日所见的工人新村中的那些空间和使用的巨大不对等性,而具有中国特色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产权制度保障的共有空间必将是这些空间矛盾的主要对冲空间。今天对工人新村的研究,也是希望为上海这样的中国特大城市的社会生态可持续性提供一些思考。


  ▲ 庄慎:建筑师的“先知”角色


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庄慎以电影《黑客帝国》中维护和构筑机器世界平衡的角色“先知”来比喻现实世界中建筑师的角色和位置:用自己的方式建立城中村和外部世界体系的平衡、抵抗和维持。除了深圳,类似结构的“共生”也体现在不同的城市。上海有棚户区,有各个年代留下来的居住区、工人新村等;而如今各种交互、交流、消费和网络系统串联起了我们的生活,也有新的类似城中村的形态相应不断产生。这对城中村和类似现象的认识有启发,同时也为城市问题的解决和调整、实践和介入提供新方法。


   ▲ 戴春:城中村现象不会消失


《时代建筑》杂志运营总监戴春以媒体的角度谈到《深圳当代建筑》、深双历届以来对城中村的讨论以及上海城市微空间复兴计划。她认为,在深圳或是上海这样的城市,由于资本的流动,地价被看好的城中村几乎一定会被拔掉。然而 “城中村”存在很多可能性,即使在一个地方被拆掉,也会在另一个地方生长出来;这种的现象和类似的形态不会消失,是人口流动中的社会需求决定的。在上海,工人新村成为外来流动人口的第一个落脚点,如果能够为这些人群提供这样的落脚点,而且在整个城市当中保持多样性的状态,城中村或类似的现象必然会存在,而关键就是找到一个怎样的可能性和平衡点。


   ▲ 钟刚:艺术应该发生在什么地方?


艺术自媒体《打边炉》创办人钟刚从2017深双合作的新媒体深度栏目《村角亭》谈到了“握手302”、“箭厂空间”、“定海桥互助社”等替代性空间和组织在城中村或类城中村所进行的艺术实践,并指出城中村除了在“落脚城市”层面对城市给予功能上的补给,它还因为低廉的成本、丰富的空间和生活形态以及相对松懈的社区管理,给到了城市文化发展更多的逃逸和实验的机会,它对我们的城市而言不只是物质的,还有精神性的价值。在现今的城市结构中,美术馆、创意园往往被认为是艺术理所当然的发生地,创意被规划,文化被管理,那些植根于城中村田野的艺术机构和艺术行动,他们自发性的工作和思考就非常难得,那是既有的、强调周密设计和精细规划的城市结构中最容易孕育文化可能性的地带,拆掉了城中村,也就摧毁了这种可能性,在资本和权力的构筑空间中,我们就会逐渐丧失了挣脱和喘口气的能力。


   ▲ 卜冰:对城中村的过度关注可能会将其推向景观化


集合设计主持建筑师卜冰提出:深圳的城中村是一个日常性的载体,还是正在成为一种都市奇观?对城中村的过度关注可能会将其推往趋向景观化的结果。如戴春老师所说,城中村即使消失也会在别的地方以新的形式冒出来,这是结构上需要思考的战略和战术结构的问题。如果说城市空间自上而下的规划是一种战略,现有的城中村、工人新村的替代方法使用则是一种战术回应,关键在于大的结构有多大程度能够允许这些战术空间、允许差异性的存在。城中村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其现在的样子,而是作为时时刻刻在不同阶段冒出的不同可能性。


 


讨论最后,刘晓都做出总结:深双是讨论城市\建筑的双年展,与社会学家不同,建筑师和规划师对城中村话题的讨论通过其建筑形态、肌理以及其生活的丰富和活力。在城市的层面上讨论其怎么运营,这样的机制和形态怎样其他的区域一起互动,有何意义……如同科学研究,建筑师通过观察得到出于直觉反应的假设,然后再进行实验和验证,发现和定义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和介入角度。然而城中村话题更多关乎民生,关乎人本身。深圳两千多万人口里有约九百万人住在城中村,而城中村面积约占深圳总面积的六分之一。一旦城中村被拆除,释放出的压力将是目前的城市所不能承受的。希望深双对城中村的探讨和实践能在一定程度上放慢和延缓城市可能产生的瘫痪。本届深双不是要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而是开一个头,让大家来讨论在更大范围内的类城中村现象。回到本次推广会的主题“远眺:UABB与城中村”,将这个话题带到上海,站在上海看深圳城中村,也希望能让大家思考上海自身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 现场观众踊跃提问


Q1:我从事旅游产业的工作,最近刚到深圳,非常关注深圳的城中村和城市更新问题,希望这些城市空间可以像李驰老师今天讲的“在现有的空间里面寻找融合的方式”。我相信深圳的城中村可以成为城市里面的景点,希望在未来和各位老师有很多合作的机会。


李驰:今天讨论了很多城中村的经济模型,它是有文化价值的,城中村也是有乡愁的,乡愁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奢侈品,只要有需求和情怀在的话完全可以成为好的事情。

 

刘晓都:你说的旅游景点的观点经常带有一种猎奇,比如说我们对“古城”有美好的想象,但去了以后发现全是酒吧唱歌的会很失落,不应该把活生生的区域改造成那样。另外,城中村并不是非常理想的居住地,怎么改善?需要做很多研究,规划师、建筑师可以有作为,运营的人让他活起来,保持住原有的活力,这就是为什么这届深双要做“城市共生”的主题。深双关于城中村的话题不是一个结论,而是讨论的开始。


 


Q2(参展人李文立):我们团队也参加了今年的深双。在刘晓都和张宇星两位老师的发言中,我发现你们都展现了一种对于城中村空间形态的崇拜和赞美。但我觉得城中村最让我们惊叹的地方是它展现了一种日常,这种日常与我们两点一线的生活不同,有一种很丰富的可能性。我觉得这种日常,包含吃、娱乐、社交、性等,生产了城中村的空间形态。所以高楼或是城中村并不重要,城中村问题的本质是日常与资本的对抗。我觉得我们应该花时间理解当下的日常,城中村只是我们生产空间的一面镜子,我们应该同时观察人和空间本身,并想象下一个满足人们日常的空间是什么,而不是简单的赞美城中村空间。


刘晓都:你的问题很尖锐,非常好的问题。为什么城中村有活力?为什么咱们小区没有活力?这跟它的形态有直接的关系,空间形态会引导人的生活模式。比如说西方城市非常注重街道和交往空间,就是想尽办法创造人和人交往的机会,让不同层次和阶层的人能够相遇、互相理解,如果分开居住,阶级的矛盾就会出现,造成社会不稳定。我是建筑师,关注城中村的空间形态,擅长的是看到那些问题以后又以建筑师、设计师的角度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张宇星:你问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城中村的现在,第二就是城中村的未来,恰好我去年给《时代建筑》写了文章《城中村:作为一种城市公共资本与共享资本》谈到这些问题。城中村现在的美有两种,一种是小美,我们作为个体站在里面看这个漂亮,那个漂亮,实际上城中村不美。另一种是大美,符合城市之道的美,我们规划师站在最高处看这个城市,所抒发的任何情怀都在说——城中村符合城市的大美。对深圳来说最大的资本是人,一旦深圳没有人的流动,这个城市很快死亡,只要人在转,深圳就会作为中国最牛的一线城市。城中村符合自然之道,能够承载巨大人口流动性作为深圳的动力,深圳的城市管理者们认识到了这点。如果变成旅游点,城中村作为现在的价值就死亡掉了。


第二点,未来城中村会变成深圳的一个重要的共享资本,就是说大家可以免费使用,跟共享单车一样,或者说以最便宜的代价去使用他。如果城中村保留下来,不应该作为旅游景点,可以作为巨大的共享空间,为未来年轻人创业提供新的流动性。这是我站在整个城市之道的角度想说的城中村的两个美,或者所谓的诗意。


活动花絮


 

 
 
 

▲ 比眼力:寻找敬业的摄影师

▲ 现场最年轻的观众


活动地点 | VENUE

                 

▲  半层书店(请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半层书店选址在一个独特的历史街区中,坐落于上海半岛湾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内,以错落层叠式的空间为特色,呈现出三个不同层次。书店的横向与纵向都两两组成一个统一的空间,上上下下皆有景色,半为宁静半为悠闲,是一家极具雅致空间与品味的独立书店。店内设有图书区、咖啡区和货品区,所有的图书、文具、设计品,甚至是饮品材料都由店主精心挑选,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最好及最符合书店理念的产品。半层书店坚持自身的文化理念,以简约、质朴与创意塑造出一个“美”的空间,给人以舒适、自然和深厚的文化体验。


搜索upperbookstore即可关注半层书店微信公众号



    

    

    


    

关于2017深双


 


2017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主题为“城市共生(Cities, Grow in Difference)”,由策展人、评论家侯瀚如,URBANUS都市实践创建合伙人、建筑师刘晓都孟岩(按姓氏拼音排序)共同策展,计划于2017年12月15日在主展场深圳南头古城开幕,同时还将有罗湖、盐田、光明、龙华等城中村实现分展场与主展场形成多区联动与互补。



2017 UABB 全球推广会正在国内外多个城市陆续展开,敬请关注,欢迎参与!



  


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开幕倒计时

81 天


     

      


    

 

    


| 相关阅读 |

    

        

深双进村,城市共生——2017 UABB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城市共生:差异、杂糅和抵抗 | 2017深双主题阐释

UABB@柏林&罗马 | 双城论坛:城乡过渡中的多元策略

深双@上海 I | "城中村,去走一圈都挺刺激的"

  

    

    

    

    官 网: www.szhkbiennale.org 

    微博: 深港双城双年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